• 课程模式
  • 中高考集训班
  • 一元试听课
  • 一对一辅导
    尖锋> 尖锋资讯

    从高考状元唐楚玥的时间规划和学习方法看“假勤奋”和“真用功”的区别!

    时间:2023-02-07 17:32:33 来源:武汉尖锋

      有句话说得好: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。


      学习也不例外。


      为什么会有很多学霸呢?


      那是因为,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规划和学习方法,不断努力,不断反思。


     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,2020年武汉高考理科状元唐楚玥的时间规划和学习方法:


      7岁的唐楚玥,曾问母亲考武汉大学要多少分?


      在听母亲说高考总分750、考武大至少要600分的时候,开始了豪言壮语:“我以后最高可能会考720,最低600分,不,最低590分!”


      没想到在11年后的今天,那时的说一切竟然成了真,而且比预期高了100多分。可以想象在这个过程中,肯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汗水。



      唐楚玥一天的学习生活


      这就是唐楚玥在高中的每一天,确实很自律。


      然而,自律是基本素质,并不是致胜秘籍。


      因为,这并不是唐楚玥的专属时间表。


      在唐楚玥的母校华师一附中,在武汉,在湖北,甚至全国,几乎每一位高中学子的时间表都是如此。


      即便不同的学校、不同的地区之间会有些许出入,但也大同小异,不至于存在明显的悬殊。


      大家遵循着同一份时间表,为什么只有她脱颖而出?


      恐怕,多数同学错把“假勤奋”当成了“真用功”。


      高中生真的很辛苦,假期也不休息,奔波在各个辅导班。久而久之,感动了家长,也感动了自己。一到开学考试傻眼了,我成绩怎么这么低呀,明明很努力。


      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?还是自己做作业真的很慢?抑或是不会做作业?其实,可能是同学们做了无用功,“假装很努力”而已。


      小帮哥提醒大家,看看自己有没有以下这几个表现?如果有,尽快改,别陷入“伪勤奋”的泥潭挣扎不出。


      表现1:右手练习左手答案,边做边看。


      请反思一下自己做题时的情况:


      如果是静坐桌前,冥思苦想,反复演算,十分专注,那一定是进入了深度思考的流状态。


      如果是抓耳挠腮、左顾右盼,边做题边翻看答案,那么学习效果肯定好不了。


      因为做题不彻底,过于依赖参考答案,严重影响学习效果。长此以往,学习就变成低水平的重复,每当要突破的时候,却拿出了参考答案。


      说得严重些,这样做的题都是废题,不仅对提高能力没有作用,而且形成的心理依赖对考试危害巨大。


      考试没有答案可参考,遇到难题心慌意乱,没有思路,解题遇阻。


      表现2:不切实际,做题没有针对性。


      请翻翻自己的练习册和辅导书,里面能反映出很多学习问题来。


      接触过一数学成绩久攻难上的男生,他的练习册中选择题、填空题几乎空白,最难的几道题却写得满满当当。


      用他的话说,做难题才有成就感。可是就算如此,难题都是自己做出来的吗?回答是也不算是。


      很明显的,这样的心态就是眼高手低,不切实际。


      选择题、填空题何其重要,占到满分里的八十分,平时的轻视自然导致考场上的失误。所以,这位同学数学考得惨,是因为客观题得分太低,而大题也少有做对的,整个成绩只能惨不忍睹。


      表现3:贪多求全,为做题而做题。


      谁学的多?谁作业完成的快?是学生在学习攀比上的重要表现。


      多就一定好吗?不见得。有些学生一味的赶进度,刷出了速度和数量,却没有刷出质量。


      写作业时,大量的时间是用来盲目抄写答案、机械地为写作业而写,一心追求结果;还是用来归纳总结,重视过程。


      为了做题而做题的学生,并没有深入到学习的核心去,是内心浮躁和功利性强的表现,应当修正。




      如何走出“假勤奋”?


      1)限时完成作业


      进入高中以后,平时学习压力繁重,在假期就越想“找点时间,找点空闲”来尝尝阔别已久的“诱惑滋味”。


      但若你体内“自制力疫苗”缺失,就会让自制力“杀手”有可乘之机,轻易掉入杀手的“温柔陷阱”之中,接踵而来的则是自责、怯懦、沮丧等消极情绪。这样糟糕的情绪,学习状态可想而知。


      怎么办?别急!人在高考飘,怎能不挨刀呀?就从作业开始吧!


      怎样设定时限呢?


      “难题怎么办?做不出来我很难受,于是陷进去,时间浪费了很多,耗不起啊——感觉又糟糕,怎么克制对难题难解难分强烈感情呢?”


      这是一些同学在自制力方面比较有特色的苦恼了,其实类似的还有,很多学习任务忙不过来啊,一聊天、一吃饭,半天就过去了啊……


      这个其实都可以用设定时限的方法,轻松解决,给自己找个监工,你会发现“自制,棒棒的”。


      比如,这个试卷我规定自己60分钟解决,计时器(没有计时器手表也可以)备一个,60分钟后,手起刀落,停止做题!


      2)及时复习


     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,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。根据遗忘曲线,识记后的两三天,遗忘速度最快,然后逐渐缓慢下来。因此,对刚学过的知识,应及时复习。


      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,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,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。要及时“趁热打铁”,学过即习,方为及时。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。这样,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,就等于重新学习。


      俗话说“温故而知新”,就是说,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。这个“新”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,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。


      首先,知识的系统化,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,也就是从整体、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,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。


      其次,知识的系统化,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,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“厚”到“薄”的转化过程。系统化的知识,容量大,既好记又好用。


      最后,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。道理很简单,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,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。


      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,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,为建造“知识大厦”备好料;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。思想懒汉,逃避艰苦思考的人,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;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。


      3)正确刷题


      高考考的是一道道题,要做好题目必须具备熟练度和准确度,熟练度决定着你的速度,如果熟练度不足,那做题必然很慢,拿高分更是没可能了。准确度决定你做题的效度,如果你做错,不仅没分,还浪费时间。


      要做到这些,在没有外挂的情况下,都只能靠刷题实现。没办法,高考题目套路多,而且套路深。


      你只能像神农尝百草一样,试遍各种套路,才能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去面对各种新瓶装旧酒的套路。


      对于同学来说,如果你有任何的空闲时间,都应该拿来做题......




      如何正确有效地刷题?


      秘诀一:细作精选,“质”与“量”并重


      ①固定一天、一周的做题量;


      ②每次做题前想将题目“过滤”一遍,把做过多次的普通题筛选出来,重点攻克自己不熟悉的题目,下次找相同题型的不同题目,强化知识点。做题的质量和数量要并重。


      秘诀二:注意刷题顺序


      ①按照知识点练习,针对自己知识点的薄弱区,来练习错题。


      ②按照题目难度练题,看看自己在哪个难度以后正确率上不去,准确把握自己目前水平,针对性突破。


      ③做套题。


      秘诀三:做题要运用知识点


      ①做题时,通过读题,抽取可用知识点;


      ②通过一个可用知识点,回忆与其能够产生关联的其他知识点。


      秘诀四:做题不追求“题数”,要增加“题次”


      对于解答速度缓慢、思路困难的题目,同题型、同样题目应反复做、多做,直到对这个题型的解题方式形成条件反射为止。


      秘诀五:错题要学会总结归纳


      ①第一次集错时,把错题按题型分类;


      ②在整理好的错题上标注其运用的知识点;


      ③每次整理做题,按照第一次的分类归纳,重新练习相同知识点错题。


      刷题其实就是一个逐渐累积经验的过程。当练习的次数多了经验也就丰富、处理的方式也就多、思维也广阔,可以说在刷题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。




      能不用手机就不用手机


      这一点没得说,别说手机有什么有益学习的功能怎样怎样,纯扯淡,使用手机对学习影响非常大。


      所以,如果你的自制力不那么强的话,建议:


      ①卸载绝大部分(甚至是全部的)手机游戏及娱乐APP。


      再次提醒一下,你们即将奔赴战场,寒假就一定不要沉迷游戏了。


      ②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机。


      睡前和早上醒来,是我们的手机依赖症最容易病发的时段,所以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:在这两个时段,不要玩手机,不要玩手机,不要玩手机!!!


      我们可以培养在睡前看一会书的习惯,建议大家休息时间好好休息,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。

    文章推荐

    

    首页

    优惠

    咨询

    课程

    电话咨询